Cr/A1z03二氯丙烷的表面酸性會影響丙烷脫氫反應的活性和丙烯選擇性X14-15J,通過NH3-TPD可,一般認為,25一200℃處為低溫脫附峰,對應弱酸中心;200一400℃處為中溫脫附峰,對應中等酸中心;大于400℃為高溫脫附峰,對應強酸中心z。催化劑的NH3-TPD曲線見圖4。從圖4可看出,新鮮二氯丙烷在94,156,288,407℃處出現了脫附峰,其中,94,156℃處的峰對應弱酸中心;288,407℃處的峰則分別對應中等酸和強酸中心。可以看出,二氯丙烷表面主要為弱酸和中等酸位點,強酸位點很少。隨著再生次數的增加,峰面積均逐漸降低,即酸量逐漸減小;同時,脫附峰均向高溫移動,即酸強度逐漸增強。二氯丙烷表面Cr物種的價態、晶相變化及反應過程難以去除的碳覆蓋酸性位點等因素均會影響二氯丙烷的表面酸性。為了探究是否因為再生過程中難去除的碳導致了表面酸性的下降,對再生催化劑進行了C,H元素分析,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再生二氯丙烷中C,H的含量均極低,說明600℃的再生條件可將積碳燒除,即隨著再生次數的增加,二氯丙烷表面酸性降低不是由于碳覆蓋了酸性位點造成的,而是受表面Cr的狀態變化影響。積碳是造成二氯丙烷失活的原因之一,二氯丙烷積碳情況可通過TG進行分析。Re-0,Re-25反應失活后的TG及DTG曲線見圖5。從圖5可看出,反應失活后Re-0和Re-25的TG曲線非常接近,質量損失分別為7.22%和7.21%。DTG曲線出現了兩個峰,分別位于40一250℃之間及280一480℃之間,表明這兩個溫度區間內失重速度比較快。認為,低于300℃時的質量損失主要歸屬于表面物理吸附水的脫除,300℃以上的質量損失主要為積碳的燃燒,Re-0和Re-25的積碳量分別為3.74%和3.51%,新鮮二氯丙烷由于表面酸量較大,活性較高,反應后積碳量稍高于再生二氯丙烷。500℃以上失重速度已經非常小,從600℃到800℃,反應后的Re-0和Re-25的失重率分別為0.63%和0.56%,認為此時二氯丙烷積碳基本吹掃完畢。yunshisz.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