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氯乙烷是常見的高揮發性有機溶劑,廣泛用于玩具、制鞋等行業。近年嚴重的急性中毒事件頻發,其發病特點、臨床表現、影像學特點等與過往報道不盡相同。本文通過收集國內外近10年相關文獻報道,從發病情況、中毒機制、現場流行病學特征、中毒的臨床表現、腦部影像學表現、鑒別與診斷、治療與預后等方面,總結了有關其中毒的研究進展。DCE進入體內后,主要經細胞色素P-450 系統介導的氧化代謝,生成2-氯乙醇,以及氯乙醛和乙醇酸等;部分也可與谷胱甘肽反應生成S-羥乙基半胱氨酸。大量實驗研究顯示,DCE可通過鈣離子(Ca2+)超載、自由基過多、影響興奮性氨基酸(EAA)、血腦屏障損傷、影響細胞代謝、DNA損傷及突變等多種途徑或機制,引起以神經系統為主的損傷,還可累及肝、腎、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生殖系統和免疫系統等。我國規定,溶劑型膠黏劑中DCE含量不得超過0.5%[4],工作場所空氣中的DCE 8 h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PC-TWA)為7 mg/m3,15 min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PC-STEL)為15 mg/m3。美國也規定空氣中DCE即時威脅生命和健康濃度(IDLH)為50 ppm(1 ppm =4.05 mg/m3),并建議每天工作接觸濃度(TWA workday)不高于1 ppm。急性DCE中毒事件大多是由于工人所使用的原料或工作場所空氣中的DCE濃度超標所致。部分工廠負責人對生產原料的成分及危害不甚了解,防范意識較低,導致中毒事件頻發。根據文獻報道的29 起204例職業性急性DCE中毒事故現場檢測資料顯示,發病患者所在車間DCE最低濃度為7.4 mg/m3,最高達1 199 mg/m3,平均濃度272.2 mg/m3,中毒病例輕度34例,重度170 例,提示發生職業性急性DCE中毒事故生產車間DCE濃度基本超標,且經常是嚴重超標20倍以上,事故多以重度中毒患者多見。yunshisz.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