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氯乙烷:對稱二氯乙烷;乙撐二氯;二氯化乙烯;二氯乙烷 英文名 :1,2-Dichloroethane Ethylene dichloride;symDichloroethane;Ethylene chloride;Glycol dichloride;Ethane dichloride;Ethane,1,2-dichloro- 分子式:C2H4Cl2 分子量:98.96 CA登記號:107-06-2 產品性狀:無色透明油狀液體,具有類似氯仿的氣味,味甜。有劇毒!對水、酸、堿穩定,具有抗氧化性。溶于約120倍的水,能與乙醇、氯仿、乙醚混溶。能溶解油和脂類、潤滑脂、石蠟、不腐蝕金屬。 熔點:-35.3℃(凝固點-40℃) 沸點:83.7℃ 閃點:17℃(閉杯),21℃(開杯) 相對密度:1.2529 臨界密度:0.44g/mol 折射率:1.4448 臨界溫度:290℃ 臨界壓力:5.36MPa,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6.2%-15.6%(體積)。 生產方法:1.乙烯與氯氣直接合成法。 以乙烯和氯氣在1,2-二氯乙烷介質中進行氯化生成粗二氯乙烷及少量多氯化物,加堿閃蒸除去酸性物及部分高沸物,用水洗滌至中性,共沸脫水,精餾,得成品。 2.乙烯氧氯化法乙烯直接與氯氣氯化生成二氯乙烷。由二氯乙烷裂解制氯乙烯時回收的氯化氫和預熱至150-200℃的含氧氣體(空氣)和乙烯,通過載于氧化鋁上的氯化銅觸媒,在壓力0.0683-0.1033MPa、溫度200-250℃下反應,粗產品經冷卻(使大部分三氯乙醛和部分水冷凝)、加壓、精制,得二氯乙烷產品。 3.由石油裂解氣或焦爐的乙烯直接氯化的方法。此外,在氯乙醇、環氧乙烷的生產中還副產有1,2-二氯乙烷。 用途:主要用作氯乙烯、乙二醇、乙二酸、乙二胺、四乙基鉛、多乙烯多胺及聯苯甲酰的原料。也用作油脂、樹脂、橡膠的溶劑,干洗劑,農藥除早菊素、咖啡因、維生素、激素的萃取劑,濕潤劑,浸透劑,石油脫蠟,抗震劑,還用于農藥制造以及藥物滅蟲寧、哌嗶嗪的原料。在農業上可用作糧食、谷物的熏蒸劑、土壤消毒劑等。 技術指標,質量標準:HG/T 2662-95 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CH3CHCl2)分兩種異構體:1,2—二氯乙烷為對稱異構體,1,1—二氯乙烷為不對稱異構體。有似氯仿氣味的無色液體。分子量98.97,比重為1.2529,熔點—35.3℃,沸點83.5℃,蒸氣壓11.6OkPa(25℃),在空氣中的爆炸限為6.2~15.9。不對稱體比重為1.174(20/4℃),熔點—96.7℃,沸點57.3℃,蒸氣壓30.66kPa(25℃)。蒸氣比重均為3.4。均難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加熱分解,可產生光氣。對稱異構體主要用作蠟、脂肪、橡膠等的溶劑,還用于制造氯乙烯和聚碳酸酯,也用于谷倉的熏蒸和土壤的消毒。不對稱體主要用于化學合成的中間體或是其副產品,也曾用作麻醉劑。 二氯乙烷(英文)——Ethylene Dichloride(EDC)2006年全球二氯乙烷(EDC)產量達到4000萬噸,預計年均增長率約為2.5%。二氯乙烷需求增長受聚氯乙烯(PVC)需求推動,預計PVC的年均增長率為3.9%。多數新增產能將出現在亞洲和中東地區。2004-2005年是全球乙烯基單體業務的繁榮年份。由于需求增長以及一些產能關閉,開工率提高。預計2006-2007年間該行業盈利,因為新增產能仍低于需求的增長速度。報告分世界概述、地區供需概況和國家述評等3部分。從商業概貌、技術/工藝/原料、衍生物/最終用途、生產商、貿易方式、全球分析、擴能等方面進行了綜述;表列了非洲、亞洲、中東歐、中東、北美、中南美和西歐等地區的供需情況。評述了42個國家和地區二氯乙烷的技術/工藝/原料,能力/公司/物流,對外貿易,衍生物/用途,分析和展望。 二氯乙烷(EDC)是生產聚氯乙烯(PVC)單體氯乙烯(VCM)的重要原料。 EDC是生產乙烯法PVC的重要原料,純度〉99%的EDC經475度左右裂解,生產出VCM(PVC單體)和HCL,通過精溜產出VCM去聚合生產PVC.HCL再和乙烯加氧氣反應生成EDC我國二氯乙烷的主要生產廠家是中國石化齊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山東魯岳化工有限公司。陶氏塑料、美國西方石油公司和臺灣塑料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二氯乙烷生產商,約占全球總產能的27%。 北美地區 2006年,北美地區11個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1549.3萬噸/年,約占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32.7%。2005年,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1196.1萬噸/年,其中96.4%的二氯乙烷用于氯乙烯的生產,剩余的二氯乙烷主要用于生產乙烯胺、1,1,1-三氯乙烷、過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等。 2005年,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出口量為75.8萬噸,約占國內總產量的6.0%,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韓國,其中出口量到日本的量約占總出口量的88.4%,韓國約占4.6%。進口量為5.8萬噸/年,約占總消費量的0.5%,產品主要來自于德國。預計2005-2010年,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2.5%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1350.1萬噸。 中南美地區 2006年,中南美地區有6個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251.7萬噸,約占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5.3%, 2005年,中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111.1萬噸,其中98.5%的二氯乙烷用于氯乙烯的生產,剩余的二氯乙烷主要用于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中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總產量為129.0萬噸,出口量為19.5萬噸,約占該地區總產量的15.1%,出口主要是巴西的產品,約占總出口量的92.3%,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進口量為1.6萬噸,約占總消費量的1.4%。預計2005-2010年,中南美地區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4.8%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140.6萬噸。 2.3 西歐 2006年,西歐有25個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1191.4萬噸,約占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25.1%。 2005年西歐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1002.7萬噸,其中98.1%的二氯乙烷用于氯乙烯生產,剩余約1.9%的二氯乙烷主要用于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 2005年,西歐地區二氯乙烷的產量為1072.8萬噸,凈出口量為70.1萬噸,產品主要出口到印度、美國和波蘭,分別約占總出口量的占25.0%、17.0%和3.5%。預計2005-2010年,西歐地區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0.6%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1035.3萬噸。 2.4 中東歐地區 2006年,中東歐地區有12個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363.0萬噸,約占世界DC總生產能力的7.7%。 2005年,中東歐地區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212.3萬噸,其中98.5%的二氯乙烷用于氯乙烯的生產,剩余的二氯乙烷主要用于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中東歐地區二氯乙烷的產量為225.7萬噸,凈出口量為13.4萬噸,預計2005-2010年,中東歐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243.7萬噸。 2.5 中東和非洲地區 2006年,中東和非洲地區有11個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288.1萬噸,約占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6.1%, 2005年,中東和非洲地區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206.4萬噸,其中99.5%的二氯乙烷用于氯乙烯的生產,剩余的二氯乙烷主要用于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中東和非洲地區二氯乙烷的產量為265.4萬噸,凈出口量為59.0萬噸,其中中東地區約占95.9%。預計2005-2010年,中東和非洲地區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10.6%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341.5萬噸。 2.6 亞洲地區 2.6.1 日本 2006年,日本有8家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426.6萬噸,約占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9.0%,所有裝置工藝均采用乙烯經氯化或氧氯化工藝。 2005年,日本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370.6萬噸,其中產品約96.3%用于氯乙烯生產,剩余約3.7%的二氯乙烷主要用于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日本二氯乙烷的產量為365.0萬噸,進口量為15.2萬噸,約占總消費量的4.1%,產品主要來自加拿大和巴西,分別約占總進口量的69.7%和25.7%。進口量為9.6萬噸,約占總產量的2.6%。預計2005-2010年,日本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2.4%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417.3萬噸。 2.6.2 韓國 2006年,韓國有2家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83.6萬噸,約占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1.8%,所有裝置工藝均采用乙烯經氯化或氧氯化工藝。 2005年,韓國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97.86萬噸,其中產品約96.3%用于氯乙烯生產,剩余約3.7%的二氯乙烷主要用于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韓國二氯乙烷的產量為54.2萬噸,總進口量為47.6萬噸,產品主要來自美國,約占總進口量的64.0%。進口量為4.0萬噸,約占總產量的7.4%。預計今后幾年,韓國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 1.3%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104.3萬噸。 2.6.3 中國臺灣 2006年,中國臺灣有1家廠家生產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為209.1萬噸,約占世界二氯乙烷總生產能力的4.3%,所有裝置工藝均采用乙烯經氯化或氧氯化工藝。 2005年,中國臺灣二氯乙烷的總消費量為256.7萬噸,其中產品約96.4%用于氯乙烯生產,剩余約3.6%的二氯乙烷主要用于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中國臺灣二氯乙烷的產量為230.4萬噸,進口量為26.3萬噸,產品主要來自沙特阿拉伯和美國,分別約占總進口量的40.0%和31.0%。預計今后幾年,中國臺灣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1.3%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273.8萬噸。 2.6.4 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 2006年,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二氯乙烷的生產主要包括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泰國等,總生產能力為408.5萬噸,約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8.6%。 2005年,中國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二乙烷的總消費量為470.0萬噸,其中產品約97.4%用于氯乙烯生產,剩余約2.6%的二氯乙烷主要用于生產乙烯胺、偏二氯乙烯和氯化溶劑等。 2005年,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二氯乙烷的總進口量為109.8萬噸,其中中國、印度和泰國是最主要的進口國家,進口產品主要來自美國、德國和法國。預計2005-2010年,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二氯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8.9%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約721.4萬噸。 二氯乙烷的沸點很低,是一種無色極易揮發的有機物。例如,足球運動員或其他運動員在激烈的拼搏中可能發生踢傷或扭傷事故,疼痛非常,這時往往有隊醫跑上前,用一個小噴壺,在運動員受傷部位噴幾下,然后進行揉搓、按摩。這種辦法的鎮疼效果一般是很好的。而且,由于它的極易揮發性,噴在運動員的受傷部位時,由于它的迅速揮發而使局部皮膚表面溫度驟然下降,使知覺減退,從而起局部的麻醉作用。yunshisz.com
|